成都高新區首提建設中央活力區 構建70個"10分鐘"生活圈

原標題:成都高新區首提建設中央活力區 構建70個"10分鐘"生活圈

[

高新區新規劃



四大特點



高新南區以培育全球新經濟策源地為牽引,全力打造中央活力區



提出瞭“擁江發展”的理念和實現路徑,重塑城南經濟地理



重視高新區電子信息主體功能區和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兩大功能區的規劃建設



重點圍繞“便捷、品質、特色、生態”四個詞進行研究和規劃落位



“中央活力區”――



核心理念是回歸城市歷史與文化,再造城市活力。讓城市的精英階層重新匯聚到城市區域,為一流人才提供一流的生產、生活與休閑、交流環境。



“擁江發展”――



“擁江發展”就是由高新區過去的背向錦江發展,轉變為擁抱錦江發展,依托成都母親河,打造水文化、水生態、水經濟,重塑城南經濟地理。



成立至今近30年,成都高新區不僅在地方經濟中擔當重任,在全國所有的高新區中也處於領先地位。新的時代,高新區將如何發展?成都市副市長、成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范毅就高新區新的城市規劃作瞭介紹。



據介紹,高新區將依托空港新城、高新南區、高新西區、天府國際生物城,構建“一區四園、多點支撐”的空間佈局體系。高新南區將“擁江”發展,以培育全球新經濟策源地為牽引,全力打造中央活力區;高新西區和生物城則聚焦建設高端產業主體功能區;空港新城將重點發展臨空經濟,打造全國乃至全球航空樞紐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核。



首次提出



高新南區建“中央活力區”



范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高新南區將重塑經濟地理,轉型“擁江”發展,以培育全球新經濟策源地為牽引,全力打造中央活力區(CAZ)。



何為“中央活力區”?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高新區新一輪規劃台中清化糞池主要設計人張開宇解釋說,“中央活力區”(Central Activity Zone)的概念,首次出現在2000-2004年編制的“大倫敦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其目標為應對新時期,倫敦中心區在發展金融業、特色零售業、旅遊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面臨的挑戰而提出的。核心理念是回歸城市歷史與文化,再造城市活力。讓城市的精英階層重新匯聚到城市區域,為一流人才提供一流的生產、生活與休閑、交流環境。目前上述理念已經成為建設“世界城市”的主要發展趨勢。世界上的各主要發達城市紐約、巴黎、上海、深圳,都在借鑒這個概念。



范毅介紹,首次提出將高新南區建成中央活力區,這是本次高新南區規劃最核心的內容。“我們要著眼於提升區域能級、提升城市品質,重塑南區經濟地理,由背向錦江發展轉為擁江發展,努力打造成都中央活力區。”



之所以提出這一規劃設想,是立足於成都建設“世界城市”的發展需要。范毅稱,首先從城市發展規律看,建設CAZ已成為“世界城市”競合發展的重要趨勢。其次,從城市發展路徑看,建設CAZ將在區域輻射、功能塑造、經濟帶動等方面,為成都建設國傢中心城市提供重要動能。第三,從發展現狀看,高新南區是成都建設CAZ的首要選擇。



高新南區建設“中央活力區”有何基礎?范毅從各方面作瞭介紹。從區位上看,高新南區在成都總體規劃中,處於城市多中心的幾何中心位置,是串聯兩主(中心)兩副(中心)雙機場的核心區域。從產業發展上看,高新南區是成都高端商務辦公資源最聚集、高端產業、新興產業發展最具實力、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區域。從開放上看,這個區域擁有國傢級的中國-歐洲中心和規劃領館區,以及10平方公裡的新川創新科技園,是成都未來面向一帶一路和泛歐亞開放最重要的窗口和平臺。從創新創造上看,這個區域是成都創新創業氛圍最濃、載體最大、人才最多、服務最優的核心區域。



下一步,高新區將聚焦經濟、科技、開放、文化、生活等核心活力要素,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積極謀劃新的活力場景,以“十裡錦帶”“新經濟核心長廊”“AI創新創造中心”“一帶一路國際社區”“電競一條街”“蝴蝶綠帶”等為抓手,著力打造競逐世界高端產業的新經濟引領區、匯聚全球創新創造的新動能聚集區、促進國際合作交往的新樣板展示區、吸納多元復合人才的新生活典范區,努力建設多元化、高品質、全天候的中央活力區。



轉變發展軸線台中抽化糞池



提出“擁江發展”



范毅介紹,新規劃的另一個特點是提出瞭“擁江發展”的理念和實現路徑。“擁江發展”就是由高新區過去的背向錦江發展,轉變為擁抱錦江發展,依托成都母親河,打造水文化、水生態、水經濟,形成未來城市發展新的增長極核,重塑城南經濟地理。“之前高新區的發展是以天府大道為軸,今後將會以錦江為軸。”范毅介紹。



提出該理念,主要基於三大考量。一是千年城市脈絡延續的需要。成都作為千年古城,擁水而居,依水而興。成都高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瞭以天府大道為主軸的城市高端產業走廊。在此基礎上,此次提出“擁江發展”,就是啟動區域活力,接續城市“擁水而居、依水而興”的歷史脈絡,打造“十裡現代錦江”,實現城市千年傳承。



二是城市能級提升與沿江兩岸協同發展的需要。“客觀地講,現在錦江高新段兩岸城市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在城市大發展格局下,錦江以東區域在城市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范毅介紹,高新區實施“擁江發展”,就是啟動錦江以西片區經濟活力,有機融合錦江以東片區生態本底,實現“產業+生態”的綜合城市功能,打造未來城市發展新的增長極核。



三是天府文化集成再現的需要。中和場是成都歷史最悠久的老場鎮之一,自古便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碼頭。實施“擁江發展”,就是把天府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水潤天府”的水文化集中展現,其核心是碼頭文化,背後是繁榮的商貿文化。將成都的老碼頭文化、商貿文化進行現代呈現,與現代產業、現代文化相融共生、交相輝映,打造“留得住的記憶、看得見的鄉愁”,讓每一個成都人都能夠在這裡找到歷史的記憶、城市的記憶、天府文化的記憶。



在張開宇看來,“擁江發展”,就是要充分挖掘並利用好錦江的生態要素、文化要素,強化錦江與高新南區在全方位、多時空的多項聯系,同時也是借助高新區“中央活力區”的打造,意在帶動武侯、錦江等周邊區域的“縫合發展”,讓整個大區域“活躍”起來。



生活城市



構建70個“10分鐘”生活圈



新的規劃第三個重要特點是重視產業主體功能區的規劃建設。高新區有電子信息主體功能區和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兩大功能區。



高新西區是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聚集區,承擔瞭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任。目前已匯聚瞭一大批世界級企業,如京東方剛剛量產的國內首批AM-OLED柔性顯示屏,打破瞭日韓企業技術壟斷,讓國產屏首次進入全球高端手機供應商的行列。另外,大傢耳熟能詳的英特爾、格羅方德、華為、富士康等知名企業都在高新區有重要佈局。下一步,高新區將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網絡通信和電子科大協同創新平臺,提升產業結構層次、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做優做實產業關鍵配套、創新服務平臺、人才和政策環境,完善產業生態圈,打造高品質產城融合的標桿,建設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到2022年實現產值倍增,達到7000億元,建設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另一個主體功能區是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它位於毛傢灣、永安湖片區,高新區將依托現有優越的自然生態稟賦,利用四川良好的生物醫藥產業基礎,充分整合國內外高端前沿的生物產業發展資源,用好國傢授予的、也是目前中國唯一的“國傢新藥創制重大專項轉移轉化試點示范基地”先行先試政策紅利,白紙繪圖、高點起步,在成都建設一個全球知名的生物產業雙創人才棲息地、世界級生物產業創新與智造之都、國際化的生命健康小鎮。



近些年,高新區發展日新月異,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在生活城市建設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如醫院、學校、體育場館等生活配套設施建設滯後,且品質不高;缺乏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等文化設施,部分開敞空間可參與性不強。



范毅稱,高新區新的規劃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以人為核心的空間尺度,重點圍繞“便捷、品質、特色、生態”四個詞進行研究和規劃落位。“這也是這輪規劃的第四個特點,即生活城市建設的高新方案。”



在便捷方面,高新區增加公服數量,構建70個“10分鐘”生活圈;在品質方面,提升配套設施品質,引進國際化醫院、國際化學校、美術館、音樂廳、博物館等公共設施;在特色方面,規劃建設一批特色街巷、商圈和專業設施,如專業體育場館、電子競技館等;在生態環境方面,打造錦江生態帶濱水岸線,建設1000公裡的慢行及綠道系統,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此外,這輪規劃還提出瞭建設對外交往中心主窗口。規劃以“中國-歐洲中心”為核心,聯動金融城、新川、領館區、錦江文化帶、騎龍片區等周邊區域,承載國傢向西向南對外開放戰略的落地實施,結合四川自貿區建設探索發展“一帶一路”開放型新經濟,打造“一帶一路”國際交往窗口,構建泛歐亞開放中心。“高新區將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傢中心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的承擔使命、台中馬桶不通做出貢獻。”范毅說。成都商報記者 李秀明

]
arrow
arrow

    ogw404sq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